17.能***早发现骨转移的检查
骨显像是核医学***常用的显像检查之一,占核医学显像工作量的1/3。它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再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应用***多***重要的是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对于一些容易早期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等患者治疗前的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18.找到X线看不到骨折
对于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疲劳性骨折等,骨显像也能发现;骨显像还可以观察移植骨成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不明原因骨痛的诊断等等。
19.骨显像检查前病人需要做哪些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病人需要多饮水,一般在注射后两小时内饮水约500-1000ml,排尿时应防止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并要将污染皮肤局部清洗后再做检查,并在检查前排尽尿液,同时摘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钥匙、硬币以防影响检查结果。如果病人近日内在放射科检查时使用了钡剂应将其排净后再约检查。
20.骨显像与X片骨片各有优势
***主要的优点就是在骨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的显示病变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骨显像可以早期探查到骨转移灶,通常可以比X线骨片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时间;由于一次成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所以能够发现X线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另外在一些隐性或细微骨折如肋骨的裂纹骨折和腕部舟骨的骨折,***初X线不能发现,只有在随访复查时发现,而骨显像则能够能够及时的做出诊断。
***主要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骨病都会在骨显像上显示异常的放射性分布,因此仅根据骨显像图上孤立的局部放射性增高(或减少)区作出明确的骨病诊断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医生的经验和综合判断。
21.恶性肿瘤病人术前不做骨显像检查行吗?
对于大多数确诊为骨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尤其是一些容易早期转移到骨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不管有无骨痛症状,都应该在术前进行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以决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不容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要根据医生的判断决定进行骨显像的时机。
22.肿瘤患者不要等到出现骨痛了才去做骨显像检查
对于上述***常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痛时,大家都能想到要做骨显像,看看是否真的发生了骨转移。但对于没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显像吗?回答是仍然有必要的。许多病人发生骨转移并不一定出现骨痛,尤其是发生骨转移的早期。因此在原发肿瘤发病的前几年,不要等到出现骨痛时才想到进行骨显像检查。
23.骨显像有问题不一定都是骨转移
绝大多数骨转移的病灶是多发的,单发转移比较少见,加上一些良性骨骼疾病也可表现为骨显像的异常。所以对于单发病灶,骨显像的鉴别有一定困难,比如常见于创伤所致的骨折;各种炎症如骨髓炎、骨脓肿等;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软骨瘤;一些关节炎也可出现异常表现,如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在一些骨外的软组织也可以摄取骨显像剂。总之当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尤其是单发的局限性异常时不要过于紧张,医生要结合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以及骨显像的不同表现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便发生了骨转移,也可以用核素进行治疗。
24.骨转移的病情加重了吗?
上述这种表现往往发生在治疗后1-3个月内,病人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好转,而复查骨显像却出现原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摄取较治疗前更加明显,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这种表现医学上称为“闪烁现象”。这种表现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这是好转的标志,而不是骨转移加重的结果。但在治疗6个月后出现的新的放射性浓聚灶,一般是骨转移瘤发展的可能性***大。
25.骨转移了核医学还有办法治疗
恶性肿瘤病人到了晚期,会出现全身各部位的多发转移,其中骨骼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病人,约70%~80%都会出现骨转移,并且有近半数患者伴有剧烈的骨痛。通常我们会应用外照射来治疗(放疗),但当全身发生多处骨转移时,这种方法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若核素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发的骨转移灶部位有放射性浓聚,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26.核医学能为哪些骨转移病人提供帮助
对于广泛性骨转移癌的患者,若骨显像显示病变部位有放射性浓聚,白细胞高于3.5×109/L,血小板高于90×109/L,均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来治疗。
27.深入到骨转移癌内部
骨转移灶部位由于肿瘤细胞的侵犯而使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极其活跃。而用来治疗骨转移癌的放射性药物都具有趋骨的作用,因此,在骨组织代谢活跃部位就会浓聚放射性药物,而正常骨浓集少。这样,放射性药物就会浓聚在肿瘤病灶周围,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组织的作用。
28.拿什么来拯救骨转移癌?
锶-89是一种具有高度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与钙同族,进入体内后同钙一样参加骨矿物质的代谢过程。静脉注射后,锶-89在骨转移病灶中的数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并滞留在癌灶中,其在骨肿瘤病灶内的滞留时间约为100天,发射射线来杀伤癌细胞,缩小病灶,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射线在组织中的作用距离仅为2.4mm,不会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或器官有损伤。
29.骨转移癌治疗很安全
应用锶-89治疗骨转移癌,可有一过性的骨髓抑制。在治疗后约20%~30%的病人治疗后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多数在2~3月后可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应用锶-89治疗骨转移癌是
30.核素治疗骨转移效果好吗?
当前治疗骨转移癌引起骨痛的方法如镇痛剂、化疗、激素治疗等均有很大的副作用,对晚期病人效果也不理想。应用外照射治疗虽然能有效地治疗骨痛,但对单发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较好,不适用于广泛骨转移。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是一种靶向治疗,治疗方法简便,直接静脉推注即可,对周围组织损害小,副反应少,不仅止痛效果好,而且对骨转移病灶有消除和缩小的作用。常用的内照射治疗核素有锶-89和钐-153。
钐-153在注射后3天骨转移部位摄取达高峰,止痛出现时间较快,止痛作用维持时间约1个月。每次治疗价格约为2000元左右。
锶-89治在注射后10天左右在骨转移部位的聚积量达到高峰,止痛出现的时间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大约在3~15个月之间,平均能维持6个月。每次治疗价格约为8000元左右。
锶-89与钐-153治疗骨转移癌的***为80%~90%,尤其是对于原发肿瘤为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疗效更好。
点击量:4,412
编辑:核医学科 李红梅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