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步入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半个世纪,春节期间偶感小疾,入住我院呼吸一科,此时由一位临床医师的角色转为病人。
春节是中华民族***大的传统节日,回家与亲人团聚是该节日的核心。无论是身处天涯海角,海峡两岸,大江南北,还是近在咫尺的炎黄子孙,都急急忙忙在除夕夜赶回家,与自己的亲人团聚。吃着一家人亲手捏的饺子,畅谈一年来早已准备好的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欢声笑语中看春晚。春节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拜个年,儿孙们兴高采烈的接过奶奶、姥姥给的压岁钱。为了这一天,几亿华人大旅行,成就了轰动世界的大奇观。
回***看忙碌在我和病友身边的医护人员,谁无亲人?谁不愿意回家团圆?亲情与工作相比较,岗位与职责在他们心中重如山。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今冬多风干冷,呼吸科病人爆满,为了抢救病人加床、加床、再加床,周转、周转、再周转。石玉珍等大夫自晨至晚不停的巡视病房,问一问病情,看一看痰液,听一听呼吸音,***时间处理病情变化。因为是春节,病友们亲切的说:“石主任,您太辛苦了,请坐一会吧!”。她报之以微笑,说:“习惯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专家在我们身边让我这个年过七旬的病人和我的病友感受到了踏实、安全、放心。
因为病人多且重,换液、雾化、吸痰,铃声此起彼伏,犹如向护士们吹起的一声声冲锋号。我在走廊间散步时,曾步量该科床边到护士站的距离,***近者15米,***远者35米,每个病人换液如平均5-8次,再加上测量体温、雾化治疗……72张床,每位值班护士要步行50-60公里,***快步行每秒6步,***慢4步,要说接近竞走运动员的速度,并不夸张,因为这是事实。由此可想到其体力消耗之大。我曾试探性的问过赵丹“您回家后干什么?”这个年仅22岁姑娘爽快地答道:“洗脚,睡觉。”
近年来由于众多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发生过许多痛心疾***的案例,医患之间互存戒心,是心照不宣之事。未严格执行医疗法规与缺乏医患之间沟通是其原因之一。
呼吸一科的医护人员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对刚住院的病人一律详细讲解住院事宜,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即使对我这个在此医院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的病人亦然。
尽管我在此科住院多日,彼此已非常熟悉。护士在给我输液换液时仍“照本宣读”一样“+18床”“高玉林?”我说是后,再说“现在给您换的是第***瓶液,药名是***”“还剩***瓶液”,“我叫`***,今天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有事找我就行”,“请安心养病”。让外行人来看,好像是“作秀”,但让我们内行人看来是执行医嘱的一丝不苟,在制度前一样对待,在纪律前一律平等。
稳重、大方的护士长对所管辖区的病人如数家珍,病情了如指掌,是医患之间偶有误解的调解人,是医患之间建立友谊的纽带。
我仅患“支气管炎”,脑袋还是清醒的,通过病房窗户可见街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爆竹声此起彼伏,烟花五彩斑斓,一派天上人间的太平盛世景象。手机里一篇篇美好的祝福短信,一声声晚辈们给我拜年的电话。自己却局限在病房不能分享健康人的欢乐,情绪烦躁,随着病情起伏,更加明显,这是我做医生时从来没有的感受。这时,值班护士发自内心的微笑,春风细雨般的轻声问候,就像是给烦躁病人的一针安静剂,让不安躁动的心顷刻放松下来,安心接受治疗。
记得小学时就听老师说过“白衣天使”这个词,做医生半个世纪之久,仍没有深刻体会。可是,今天我作为一个病人,处于呼吸一科这个环境中,才粗浅体会到白衣天使是奉行“恕道”,对垂危病人呼唤生命、祈祷健康的医护人员的象征。病人不仅是高级哺乳动物的生物体,更是一个有高级思维、有崇高信念、有渴望尊严的人。
病人住院需要具有这种或那种治疗作用且伴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或者经受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并发症的手术治疗,这仅是针对生物体而言。对一个人的生命体而言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呼吸一科这里医护人员没有把病人当做“上帝”和“财神”,而是把病人当成是自己或亲友。由她们身上看到高文化素养基础上特有的高尚医疗道德,美好的心灵境界,高贵优雅的气质。医生治其体,护士治其心,医护密切合作,珠联璧合。我这个人将“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作为正身座右铭之一。这些都是我在呼吸一科的内心感受,真情实感!
春节前后是病人给医生送礼请客的黄金时期,但我未发现一起类似事件,并未发现医患之间过激言辞,更无争吵与纠纷事件发生。目睹的是病友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的“谢谢”声,还有病友说“如果我的亲友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到这个科住院是***选择!”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病人所看到、感受到的呼吸一科
文: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一科加18床患者:高玉林
点击量:3,735
编辑:信息中心 刘梦迪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