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慢性肾衰竭合并脑病的健康教育

一、疾病基础知识

肾性脑病又称为尿毒症性脑病,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慢性肾衰竭导致的精神和神经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失眠、情感淡漠及全身不适等,后期出现语言、意识、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扑翼样震颤及幻觉等,常见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尿毒症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至今相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代谢性脑病之一。可能是由于尿毒症毒素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以及脑组织水肿、出血等器质性损害所致。主要病因毒素潴留血中毒素积聚脑内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脑功能;毒性代谢产物有尿素、肌酐、二甲胺、氮、胍类、酚酸、β-羟丁酸、胆胺等,均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内分泌功能改变尿毒症性脑病时血液中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影响相关组织中能量代谢及加重有关离子的神经毒性,改变组织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变了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病情严重者将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幻觉、错觉等。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典型症状早期可出现疲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各种睡眠障碍,也常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人格改变,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自私、易冲动等,也可出现错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兴奋、躁动、谵妄,直至出现昏睡、昏迷等。重者也会出现锥体束征、踝阵挛和扑翼样震颤等体征。

二、饮食健康教育

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热量,30-35kcal/kg.d。神志不清的给予禁食水,可静脉补充营养液。

三、血管通路管健康教育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日常维护:

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为透析专用,不予采集血标本、输液。

2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导管置入处皮肤干燥、清洁。如果导管口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以防感染加重。

3. 每日测体温,如体温升高,及时通知医生。

4. 禁止用手触碰敷料覆盖区域内皮肤,如果敷料脱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如果导管脱出,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妥善处理。

5. 洗澡时最好用擦浴的方式,如果淋浴一定使用洗澡保护袋,并于浴后换药、消毒、更换敷料。

6. 对于临时导管,应注意观察缝线固定情况。

7. 留置颈内静脉透析导管患者:头部不宜剧烈运动。尽量穿开襟上衣。

8. 留置股静脉透析导管患者:置管侧肢体弯曲不能超过90度,不宜过多走动及久坐,保持会阴部清洁。

9. 留置带CUFF的导管要注意观察导管外露长度有无变化,CUFF有无脱出。一旦脱出要医生联系医生。

 

四、用药健康教育

1. 使用镇静药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变化。

2. 左卡尼汀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98%的左卡尼汀存在于心脏和骨骼肌中,来源于饮食的摄入和人体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肾脏合成。慢性肾衰竭患者缺乏左卡尼汀较多,需用药补充。

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

4. 肝素是透析时最常用的抗凝用药,使血液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中保持流动状态,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当机体有出血时应告知医护人员,遵医嘱调节用量。

五、治疗健康教育

1、遵医嘱血液净化治疗。

2、对于意识模糊,躁动的患者,家属严密陪护,24小时不离开视线,必要时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防止自伤、拔透析导管,预防跌倒坠床等。

3、对于意识不清,昏迷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或协助病人进行踝泵运动,应用气垫床,勤翻身,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皮肤压伤。

4、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心率变化。

5、当得知患者为脑病可能发生抽搐时,提前备好的口咽通气道放于易取处,避免患者下床活动,床单位周围无危险物品。当患者发生抽搐,立即大声呼叫医生护士,不要离开患者,让患者卧床,解开衣领,将口咽放入口内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躁动患者约束手腕,腰部,双膝,脚踝,加拉床档防护。

6、此病为脑内毒素过高所致,经一段时间透析治疗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恢复后对此时无记忆,希望家属积极配合,鼓励安慰患者配合治疗。

点击量:3,823

编辑:血液透析科 王莉华

2021-07-15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患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