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健康指导: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约占20%~30%。其中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全身或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诱因主要有受凉、过度紧张或疲劳、淋雨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有:①保持室内空气净化:定时室内通风和/或消毒灭菌净化;②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春、冬季)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③戒烟;④注意劳逸结合;⑤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活动,必要时注射疫苗预防,如流感疫苗;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或用具传播,与患者谈话时,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接触病人后注意洗手。
如患病后服用治疗药物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中耳炎症状,如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或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痛者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预后良好,但少数年老体弱和有严重并发症病人可因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如健身操、太极、跑步等;可增加耐寒训练,如冷水洗脸、冬泳等。
咳嗽咳痰明显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多进食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定期室内空气净化,保持室内环境适宜,保持适当的温度(室内温度控制在16℃-22℃)及湿度(30%-60%);避免劳动及生活环境中烟雾、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刺激。
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仅有少数病人因延误治疗反复发作,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部感染性疾病
健康指导: 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防止过度疲劳。有皮肤痈、疖、伤口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应及时就诊。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血液病、HIV感染、肝硬化、营养不良、儿童等)和COPD、支气管扩张者。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防止感冒。
高热期须卧床休息,退热后可逐渐在床上、床下、户外活动。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净化,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进食高蛋白(鱼、肉、蛋、奶),高热量,高维生素(各种蔬菜水果),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消耗防止继发感染。足量饮水,每天2000—3000ml。
经常改变体位,翻身叩背(方向为由下向上,由外向内,1~2h/次)咳出气道痰液。咳嗽咳痰时,尽量将痰液咳出,咳痰后漱口。有效咳痰的方法:取坐位或站位,双手于腹部轻压,深吸气,屏气,轻咳两声,然后用力咳1-2声,重复2-3次。
遵医嘱按时服药,防止自行停药或减量,有高热不退、气急加重、口唇发绀等,要随时来院复诊。
肺脓肿
健康指导:1***治疗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牙周溢脓等,防止病灶分泌物吸入肺内,诱发感染。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多饮水。
2积极治疗皮肤外伤感染、痈、疖等化脓病灶,不挤压痈、疖,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生。
3 及时排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吸入性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变的愈合。
4 遵医嘱抗生素治疗,疗程较长,为防止病情反复,应遵从治疗计划。
5 如出现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大咯血、窒息的发生,需立即就诊。
6 有效排痰:①取坐位或站位,双手于腹部轻压,深吸气,屏气,轻咳两声,然后用力咳1-2声,重复2-3次;②慢性病、年老体弱病人应经常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③正确体位引流:引流体位,抬高患部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先引流上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如不能耐受,及时更换体位。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人情况不稳定者,不宜采用头低位进行体位引流;引流时间:根据病情每天1~3次,每次15~20min,一般于饭前1h,饭后或鼻饲后1~3h进行。
支气管扩张
健康指导:1支气管扩张与感染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扩张加重的重要措施:① 防治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②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鼻窦炎等;③避免受凉,预防感冒;④减少刺激性气体吸入,戒烟、避免烟雾和灰尘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排痰,方法有:①有效咳痰:取坐位或站位,双手于腹部轻压,深吸气,屏气,轻咳两声,然后用力咳1-2声,重复2-3次;②胸部叩击:方法为两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背部,方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内,1~2h/次,避开脊柱部位。
3高蛋白(鱼、肉、蛋、奶)、高热量、高维生素(各种蔬菜水果)饮食,避免冰冷食物诱发咳嗽,少食多餐。注意口腔清洁,勤漱口、多刷牙,定期更换牙刷。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健康指导:1下列因素有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或发展:①吸烟;②吸入职业性粉尘和刺激性气体;③长期反复的气道感染;④空气污染;⑤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气温突变等。
2 预防措施:①戒烟;②防止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③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3日常生活中应进食高蛋白(鱼、肉、蛋、奶)、高热量、高维生素(各种蔬菜水果)饮食,正餐进食不足时,应少量多餐,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腹胀的病人应进软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气食物,如汽水、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4康复锻炼:方法有:①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成缩唇状(吹口哨样),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地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慢慢地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可达到1:2~4;②腹式呼吸: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或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大的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③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环境进行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④家庭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15h//天,可改善缺氧症状、降低肺循环阻力,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注意用氧安全:防火、防尘。
自发性气胸(气胸)
健康指导:1 自发性气胸常常继发于肺部基础性疾病,如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脓肿等,也可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航空、潜水作业时无适当防护措施或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也可发生。
2 避免诱发气胸的因素有:①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并采取有效地预防便秘措施;②注意劳逸结合,在其痊愈后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球、跑步等;③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④吸烟者应戒烟。
3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经常进行室外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抗寒能力,避免活动时用力屏气。
4注意自我保健,如一旦发生胸痛及呼吸困难,要及时就医,检查有无气胸发作或复发。
呼吸衰竭
健康指导:
1、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②肺组织病变,如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③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④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外伤造成的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等;⑤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2、预防呼吸衰竭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有气急、发绀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3、休息与饮食:①积极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如用冷水洗脸等,以提高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但要注意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要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②日常生活中应进食高蛋白(鱼、肉、蛋、奶),高热量,高维生素(各种蔬菜水果)饮食;③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戒烟、避免烟雾和灰尘刺激;④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⑤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4、用药指导:出院病人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随诊。
5、家庭氧疗:遵医嘱选择适当的氧流量,注意用氧的安全(防尘,防火)。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健康指导:
1、下列因素有可能引起肺癌的发生:①吸烟;②职业污染,已被确认的导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有: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芥子气、煤烟、焦油、烟草的加热产物等;③空气污染;④电离辐射;⑤饮食: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A过少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
2、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
3、日常生活中应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净化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或避免吸入被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饮食上加强营养支持,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尽可能的改善病人的食欲。
4、面对疾病,患者及家属都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根据医嘱坚持服药或放疗、化疗等。
5、有疼痛时尽量使注意力分散,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疼药物。
肺间质纤维化
健康指导:
1、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切。可能与接触粉尘、金属、自身免疫、慢性反复的微量胃内容物吸入、病毒感染和吸烟等有关。遗传基因对发病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2、有职业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尽量脱离污染环境,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尤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加减用量。
4、注意饮食和休息: 应进食高蛋白(鱼、肉、蛋、奶)、高热量、高维生素(各种蔬菜水果)饮食。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要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
5、家庭氧疗:遵医嘱选择适当的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防火、防尘)。
点击量:14,128
编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 阎锡新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