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健康教育

在院健康教育

1. 再出血的预防:(1)严格卧床休息: 发病4周内***卧床,尽量不搬动或少搬动病人,头高位15°~30°,以利于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病人翻身时要缓慢移动。卧床休息包括床上使用便器,不得下床大小便。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剧烈活动,必须检查时,要轻移轻放。翻身时注意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出血。卧床4~6周后,注意逐渐起床,先由卧位变为半卧位,每日上下午各1次,20分钟/次或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经过3~5天后无明显不适,可下床站立或扶床边走动,逐步过渡到独立活动。

(2)保持情绪稳定 :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家属注意言行,不要给病人带来心理刺激和不良情绪,告知家属尽量减少探视,避免刺激患者。

(3)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不要用力大便。避免用力咳嗽、喷嚏造成颅内压增高。病室应安静、光线柔和,保证病人休息。

2.饮食

(1)***卧床休息期间,体力活动减少,应食用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为主的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以利于吞咽。

(2)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防止发生呛咳和吸入性肺炎。

(3)预防大便干燥: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如芹菜、韭菜、菠菜、粗粮、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等,每日蔬菜摄入量为500克以上,以绿叶蔬菜为主,每日水果摄入量为150克左右。如大便干燥可与医生联系使用开塞露,严重者灌肠。可腹部顺时针按摩每天30次,以促进大便排出。

3. 预防肺部感染:按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细嚼慢咽,避免呛咳,防止坠积性肺炎。

4.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少部分偏瘫的患者,肢体的活动与锻炼应在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可预防关节挛缩、瘫痪侧肢体肌萎缩等,改善其运动功能。

5.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血性脑脊液)检查可确诊本病。

(2)脑血管造影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病因。术前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造影前4~6小时禁食水,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做碘过敏试验。 术后动脉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8小时,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与术前相对照并记录,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股动脉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后可解除绷带和纱布。

出院指导

1、回家后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 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 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可根据病情选择做健身操、快步行走等运动。

4、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不看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

5、 定时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按时服药,防血压升高再次出血。

6、 女性患者1~2年应避免妊娠及分娩。

7、 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大限度的恢复生活及劳动能力。

点击量:3,707

编辑:神经内科 科室管理员

2013-05-17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患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