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潮热天气谨防重症中暑

连续的阴雨天气过后,省内多地***高气温又重回30℃以上。进入7月,三伏天即将带来一年中气温***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中暑随之进入高发期。对此,专家提醒,高温炎热的盛夏时节,各种人群均可受到中暑影响,尤其是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对于这些人群,要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中暑分三种,“重症”***凶险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重度中暑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等症状甚至死亡”,据河北医大二院急诊科专家高恒波介绍,依照症状的轻重可将中暑分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症状分别为:

      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也可出现混合型。

    “从近两年的临床接诊情况看,热射病患者明显多于热痉挛、热衰竭,尤其是在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的夏日”,高恒波表示,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如果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步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水或者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高恒波提醒,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预防中暑,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说到中暑的预防,高恒波表示,在高温闷热天气应注意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阳光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

      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家中要准备一些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等,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老人每天中午***好有1~2小时的午睡,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外出时要加强个人防护,可选用透气性好的衣服,使用防晒用具,并备好防暑降温药品,注意预防日光性皮炎等疾病。

      注意营养保健,饮食上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并要注意补充营养,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注意高温天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

      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高温天气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易让人出现烦闷不安、焦虑急躁等。因此,在高温天气下,除了要注意通过加强外出遮阳防护等措施预防身体中暑外,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注意及时做好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燕赵都市报  刘伟

点击量:1,955

编辑:宣传部 于辉

2013-08-05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患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