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市委(政府)工作达30多年,我的同事配偶及其子女遍布石家庄市各医院,其中消化内科医生不乏其人。为什么我的***选择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呢?
事情还是从2004年议起吧!当年我八十五岁的母亲患胆囊炎、胆石症,病情危重,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为了抢救我母亲的生命,我签字后做了手术。术后正如手术医生交待过的高龄病人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与合并症,转入消化内科。当时是归姜慧卿大夫主管,姜大夫不仅亲自详细检查病人并组织全科医师讨论,还不断地请呼吸内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大夫来会诊。对每位会诊者的意见都亲自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下来,十分慎重的选择冶疗方案。我记得仅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其余的都是耐心地做我们家属的工作,一不增加我们家属精神负担,二劝说与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历经一个月精心冶疗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在我母亲住院的一个多月,我经常陪床,亲眼看到姜大夫对每个病人都是这样,上班***早,下班***晚,节假日都来病房看病人。他可能是带研究生的,下班后或节假日总有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大夫找他,请教课题研究方案与进展,修改论文。记得有一次已经到了晚上12点多还没有走,第二天仍在7点半出现在科里的交班会上。
当时,我在单位的领导岗位上,同事们来看一看我的老人,也是人之常情。我把姜大夫的高尚医德、精湛技术情不自禁地告诉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我的同事们都一再邀请姜大夫吃顿饭表示谢意,姜大夫都一一婉言谢绝。
今年6月初,我母亲发烧达39℃,当地医生应用抗菌素冶疗20多天,发烧不退、不吃、不喝,瘦得已是皮包骨头了,整日昏睡在床。我当时想往石家庄送,因我老家地处太行山深处,缺医少药,交通不便。但我母亲年龄已达93岁,平时坐汽车就晕车,现在病又这么重,一路颠簸,出了事我不好向我的弟弟妹妹以及众多晚辈交待。但这样等待下去,也只能是一条路了。回想我母亲为我们全家辛勤劳累一辈子,若不采用积极措施去世了,我会悔恨终生。于是立即想到姜大夫。7月4日上午八点,我去二院消化内科病房找姜大夫,姜大夫当机立即立断叫我立即拉到二院来,并开了住院单。由二院张志永师傅开救护车,去的时候开得很快,仅用了四十分钟,回来时小心翼翼,避开了一个个坑,爬过一个又一个岗,用了两个小时平稳地送到了二院消化内科病房。
到了病房后,孙玉凤主任等医护人员立即迎上去,检查完毕后立刻下临时医嘱输液。姜大夫查房时先是耐心地询问病史,然后,从头到脚详细查体,与孙主任一起从我带来的药品中选择、重新组合,制定一个方案。除查房外,上午、下午都要在巡视一下病房,不断修改冶疗方案。后来调整病房后,王娜大夫医术精湛,治疗果断,热情服务。两天后,我母亲奇迹般地坐起来,吃了点饭。因我母亲耳聋,查房时姜大夫每次都大声说:“大娘!”“您的病能好。”我母亲多次伸出大拇指,意思是你是好样的。常言说“老小孩”经姜大夫这么一鼓励,我93岁母亲精神明显好转。经过姜大夫等医护人员的精心冶疗,由危转安,两周后再次痊愈出院。
后来我才知道姜大夫是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近还在SCI杂志发表了影响力很高的文章。说明姜大夫不仅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也很高。我长期是单位一把手,几千支眼睛都在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深知公则明,廉则威,工作上身先士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消化内科门诊是二院***繁忙的科室之一,我母亲上次住院病房很满,这次是加床进来的,在我母亲前后两次共两个多月的住院期间,我陪床中从来没见过消化内科的大夫接过礼品、红包、吃过病人家属的宴请。反而听到病友们说:“我在外面花了好几万没冶好,在这花了几千元就治好了。”“消化内科的大夫、护士们,都很认真、热情、有求必应”……
消化内科医护人员高尚的医疗道德,精湛的医疗技术比2004年又进了一步。是否与姜大夫领导有方呢?请医院领导、病人及其家属去评论吧。
谢谢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谢谢姜慧卿大夫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一区39床高群兰长子梁彦辰
点击量:4,289
编辑:党委办公室 党办-管理员
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