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让低剂量CT扫描在肺癌早筛中担当重任

老杨被发现肺癌已到晚期,面对疾病,老杨虽然有些坦然,但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半年前的查体结论:“心肺隔未见异常”怎么半年后的今天就摇身成了肺癌患者且骨转移了呢?据我院放疗科主任薛晓英教授介绍,像老杨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趋增强,定期查体渐渐变成了人们自觉接受的的“年检”。

诚然,对于一些疾病的早期检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的美好愿景,健康查体的作用功不可没。近年来,查体检查项目也日渐繁多,“低剂量CT”检查取代了原来用于胸部检查的“胸大片”,并以其众多优点成为了目前“***热门”的健康查体检查项目之一,

“低剂量CT”检查对肺部疾患尤其是早期肺癌的检出敏感度比较高,之所以称之为“低剂量CT”是相对普通CT和高分辨CT(HRCT)而言,它是根据肺部疾病的解剖特点,优化了CT成像过程中的曝光参数(管电流)来减低被检者的辐射量从而减少辐射剂量的方法。该法摒弃了传统胸大片的组织影像重叠的弊端,对某些疾病早期检出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根据观察者的要求和喜好对原始数据进行“多维重建”和数字视窗再现,同时方便了疾病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由此可见,低剂量CT完全可以担当体检过程中早期肺癌的早期发现的“侦察任务”。那么,哪些人群适合接受低剂量CT检查呢?当然是那些肺部疾患(如肺癌)的高危人群:1、年龄在50岁以上;2、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烟龄在20年以上;3、有肺部疾患家族史、4、有个人肺部慢性病史和长期生活工作在空气重污染区域的人群5、不适合接受大剂量辐射检查的病患。在例行查体时可以考虑用低剂量CT检查取代传统的胸大片检查。

但是,低剂量CT成像是降低被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是靠降低曝光量、是以牺牲图像的信息量为代价的,所以它只能用于某些肺部疾病的“初筛”。如果想进一步明确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疾患与相邻组织的关系,低剂量CT显得无能为力,此时应该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或CT强化扫描来解决,在这里提醒读者朋友:您瞅准了,常言道:“不选贵的,只选对的”正确地权衡利弊,杜绝本文开头所述“老杨式悲剧”的重演,让现代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点击量:1,895

编辑:宣传部

2015-07-29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患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