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注射胰岛素的六大误区

关键字:糖尿病

误区一: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疾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血糖水平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大。所以不要根据吃了多少药来判断病情,即使血糖控制不好还仍在反复尝试换药、加量、减少饮食、加强运动,要根据血糖控制水平来判断。保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才会更健康。

误区二:胰岛素会有依赖性,越用剂量越大,而且还会增加体重。

    应用胰岛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控制血糖,但由于糖尿病的自然进程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所以,即使是很好的控制了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也会随着胰岛功能的变化而逐渐增加。但在早期中期的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经过胰岛素控制血糖恢复到正常,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终完全换成口服药治疗。使用胰岛素会导致体重增加,***主要的原因是饮食发生了变化。通常情况是,使用胰岛素后会感觉很好,吃各种美食变成一种享受,因此,关键不在于胰岛素,而在于能否继续控制自己的饮食和加强运动。另外,通过使用一些口服药来抑制食欲,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以选择一些对体重影响小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不要因为增加一些体重而拒绝胰岛素,高血糖对您的损害更可怕。

误区三:每天打胰岛素太疼了,长期打可受不了?

    一提到注射,就会联想起医院注射室的大针头,这些针头非常长是因为它们是用来肌肉注射的。相比之下,胰岛素注射针就细的多,因为只需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即可。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都有一层涂层,这层涂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让针头更容易刺入皮下。

误区四: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就没有办法撤掉?

    胰岛素没有成瘾性,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能否撤掉,关键取决于病情,依赖不等于成瘾,“一打上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再也撤不下来”的说法没有道理。胰岛素严格来讲不是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人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对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1型和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对2型病人可改善自身胰岛功能,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益处。即使长期注射,也是病情的需要。因此胰岛素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误区五:使用胰岛素会使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萎缩”?

    有些人认为注射了胰岛素后,自身的胰岛就不需要工作了,慢慢就会衰退。实际上由于自身神经激素的调节,不论我们用不用胰岛素治疗,您的胰岛β细胞都会不停的分泌基础胰岛素。通常说的β细胞功能的不断减退是糖尿病本身的自然病程所致,与注射胰岛素无关。而在早期糖尿病病人中,由于加入了外源性胰岛素降低了血糖,可以适当减轻β细胞的分泌负担,反而会使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

误区六:胰岛素治疗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

    一般胰岛素的初始治疗剂量会很低,所以低血糖的风险会很小。而加上很好的自我监测,则可以完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在选择胰岛素类型时也可以尽可能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胰岛素类似物。

点击量:8,865

编辑:全科医疗科 王荣英

2016-01-05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患者版